首页 > 扶贫 > 正文

集体经济活力足 乡村振兴步伐稳(深阅读)

作者:管理员 | 时间:2022-7-15 14:26:24 |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支部带动、产业拉动、改革推动,逐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目前,黑龙江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97.5%,收入超百万元的达850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支部带动——

  选对带头人 激活整个村

  嫩江西岸,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大八旗村种有2.2万多亩洋葱。“大八旗村种植洋葱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以往种植户‘单打独斗’,市场行情波动比较大,有时辛苦忙活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村民崔洪彬说。

  2014年4月,有着多年洋葱经纪人职业经历的颜世伟,当选为大八旗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件事,颜世伟就带领村两委大力发展洋葱产业。“我们成立合作社,投资兴建了两栋洋葱仓储库,洋葱通过仓储实行错季销售,每吨可增收600元左右,仅此一项便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颜世伟说。

  “选对一个带头人,激活了整个村。”崔洪彬感慨。

  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黑龙江坚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从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领办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选拔村干部。

  “去年,黑龙江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选拔6524名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人员进入村级带头人队伍。并轮换选派2454支驻村工作队、703名第一书记,共806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驻村帮扶建强党组织。”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冯海龙说。

  为全面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发展本领,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深入实施“头雁提升工程”,突出乡村振兴主题,采取省级抓示范、市级抓重点、县级抓全员的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培训。

  “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绥化市实施了大规模轮训,我们精心设置了政治理论、工作实务、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廉政教育5堂必修课,有针对性地增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关课程。同时,建强实践教学点,通过实训拉练、擂台比武,把培训课堂从教室会场延伸至项目现场、田间地头,增强培训体验感、实效性。”绥化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国宁说。

  据统计,目前黑龙江全省共有144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06人纳入乡镇事业编制、300余人提高补贴待遇,让村级带头人有干头、有奔头。

  产业拉动——

  增收不用愁 致富有奔头

  走进海林市海林镇模范村,1000余栋标准化菌棚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因为自然条件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村民开始人工培育猴头菇。“由于管理粗放、散户经营,丰年不丰收的情况时有发生。”村党支部书记谢国强说。

  2016年,模范村党支部牵头领办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陆续吸纳社员112户。“我们新建标准化菌棚和菌包厂、拓宽销售渠道,年产猴头菇1500多万袋。”谢国强说。

  如何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黑龙江始终坚持把抓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方法,综合各地的经济基础、产业特点、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近5年来,中央、省级财政投入资金12.8亿元,扶持2693个党组织战斗力强、有产业基础的行政村发展集体经济。”冯海龙说。

  北靠诺敏河,南临呼兰河,绥化市北林区西南村素有“塞上小江南”的美誉。可前几年,村民依靠单一水稻种植,日子过得紧巴。

  “我们引入产业项目资金和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村集体整合750亩土地,打造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基地,将可追溯水稻种植项目与旅游观光、亲子乐园等农耕生活体验相结合,建设沿河路‘绿庭院’和‘农家乐园’观光带,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村委会主任刘立威说,去年西南村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4万多元、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改革推动——

  集体有保障 农民享分红

  车子停在富锦市洪洲村口,石碑上“山水田园洪洲村”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登高眺望,水泥路通村达户,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项目一应俱全。

  2017年,富锦市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第二年,洪洲村挂牌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我们利用毗邻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的优势,把盘活集体资产的突破口放在‘现代农业+旅游’上,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洪洲村党支部书记李平芹说。

  搞建设,钱从哪里来?“‘以奖代补’资金用一块、引进社会资本补一块、村里资产折股入一块。”李平芹说,“自主经营、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使难题迎刃而解。”

  如今,以洪洲村为节点,一条集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长廊雏形初显。“去年村集体实现收入1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0640元。”李平芹说。

  为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底盘,黑龙江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完善监管机制,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明晰了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股权,村民可以按股持有、分红。”富锦市委书记梁庆民表示,村民主动参与村集体的事,主人翁意识更强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要实现村民共管,更要实现成果共享。“在不断完善村级集体资金使用机制的过程中,我们推动农村党组织把钱用在刀刃上,除发展产业、扩大再生产投入以外,其余主要用在发展公益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帮扶困难群众等民生需求上,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切实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冯海龙说。


相关新闻

  • 国家乡村振兴局 《乡村振兴志愿者帮扶案例(2021)》开始征集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志愿者帮扶案例(2021)研究项目”,由国家乡村振兴局委托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负责组织开展,面向中国地区从事过脱贫攻坚和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机关单位、科研院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志愿服务组织或团体和志愿者个人团…

  • 助力乡村振兴 公安部定点帮扶黔西南快手专场直播GMV超828万

    醇厚甘爽的普安红茶,滑嫩鲜香的乌金土鸡,辣味十足的鸡枞油辣椒……4月11日,“乡村振兴公安在行动”公安部定点帮扶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在快手“警网优选”直播间完美收官。4小时的直播活动,累计吸引540.7万网友观看,在线下单超10万单,销售额828万元。本次直播活动由公…

  • 西海固首个“亿元村”杨郎村的丰收密码

    “中国农民丰收节”临近,杨郎村老支书曹辉和新支书王伟伟“师徒俩”又坐在一起,掰起指头盘算起村里今年的收成。传统产业酿酒、铸造表现中规中矩,新兴产业网纹瓜和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曹辉算着算着一拍大腿:“今年全村产值4亿元,人均收入接近2万元问题不大!”这个西海…

  • 乡村振兴看新疆|农业采摘园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央广网和硕9月3日消息(记者 李昊轩)近年来,新疆巴州和硕县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旅游为目标,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着力打造种植、品尝、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采摘园,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金钥匙”。休闲观光采摘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