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 > 正文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炎症性肠病关爱中心”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挂牌成立

作者:田京京 | 时间:2025-4-16 16:29:15 | 来源:公益振兴网
 

3月31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首家“常相伴·炎症性肠病关爱示范中心”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国际机场院区挂牌成立。北医三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军,北医三院首都国际机场院区院长印钰、消化科主任丁士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关永巍等参加挂牌仪式。

作为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北医三院消化科肇始于1958年医院建院之初,其前身为内科消化组。六十余年来,科室始终以“医精于勤、研精于专”为信条,从单一的内科分支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消化疾病诊疗高地,成为我国消化内镜技术的摇篮与胃肠疾病防治的标杆,为万千患者驱散病痛阴霾,照亮生命的希望之路。

关永巍表示,“炎症性肠病关爱示范中心”将依托北医三院消化科科室优势,加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心理关怀及科普宣传,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优质服务模式,助力患者实现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双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切实帮助。

 丁士刚表示,“炎症性肠病关爱示范中心”将紧扣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疗需求,以更精准的规范化方案、更温暖的医疗服务,打造“诊疗 - 管理 - 照护”全链条体系,不仅让病房成为安全舒适的治疗港湾,更要通过标准化环境建设、慢病管理科普及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帮助患者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为患者点亮长期健康的希望之光。未来,医院将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勠力同心下,持续汇聚学科力量、精进诊疗技术,为北京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消化疾病防治事业注入更强动能。

“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中心”项目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不仅为患者提供科学严谨的输注治疗,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通过优化预约流程、增加治疗时间与地点选择,极大缓解患者的候诊焦虑,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认知,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促进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28个省、市的200余家医院落地。


相关新闻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累计总支出超过123亿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布2024年度报告

    4月1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24年度报告正式发布,向社会各界汇报2024年度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整体工作情况,致谢致敬在2024年支持和帮助基金会发展的人道奉献伙伴、人道服务伙伴和人道传播伙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

  • 关注孤独症!公益活动《领星计划》在京沪深等大城市开展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天,由领星孤独症联盟联合冠军基金会星动计划和上海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筹办的《领未来,亮星空》全国公益联动活动,在上海、济南、深圳、…

  • 欢迎推荐第20届‧2025“爱心奖”参选者

    本奖迈进20周年,甄选范围延伸至全球慈善家/法人公益团体。历届共选出海内外123位实至名归的得主,逐步实现林添茂创办人爱心无分国界、种族、宗教的心愿。本届奖金提升至美金20万元,共6-8名得奖者,奖金全额须用于参选地区公益慈善项目,让世界各地更多弱势族群受惠。 …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炎症性肠病关爱中心” 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挂牌成立

    3月4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中心”(简称 “炎症性肠病关爱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举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袁景林、消化科主任张文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田雨教授,以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关…

返回顶部